《人民公安报》看淮北 | 优化服务助企发展
“地址变更,原来企业和法定代表人的印章都得作废。我们都做好了‘折腾’的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10月23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民警通过查询档案及相关信息系统,15分钟异地办结了印章跨市缴销业务,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高兴地说。
近两年来,淮北市公安局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服务最快、防范最早、化解最优”为目标,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服务举措,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跑出办事“加速度”
“过去检车,排队等待审核就要很长时间,现在通过智能系统,半小时就完成了。”近日,淮北市一家运输公司负责人对淮北市公安局车管所推行的机动车检测智能审核系统赞不绝口。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单车审核时间从原来人工操作的5分钟大幅压缩至30秒。
围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淮北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无证明办事”改革,已在全市45个公安综合窗口、警务站部署应用“警民通·马上办”无证明办事系统。自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办理业务3600余笔,通过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实现了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的跨越。
在技术赋能基础上,淮北市公安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全力打造淮北公安政务服务“总客服”。他们通过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人工客服“一线应答”机制,建设专属服务模型,优化诉求分析功能;同步完善窗口辅助办理、标准化解答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内部服务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源深度融合。
筑牢安全防火墙
“多亏公安民警的及时预警,不然我们就上当了!”10月28日,某企业的财务人员心有余悸地说。此前,淮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通过巡查,发现全市多家企业的电脑被“投毒”,财务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淮北公安机关立即行动,一方面迅速通知相关企业“精准杀毒”,堵塞漏洞;另一方面,向全市企业发布紧急电诈预警,并对负责人、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筑牢安全防火墙。
不仅如此,淮北市公安局还定期分析涉企违法犯罪新动向,通过发布预警通报、“两书一单”(建议书、提示书、风险清单)等方式,主动向行业主管部门提示风险,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这种“管家式”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淮北市公安局积极开展“淮警一路守护”行动,联合多部门全时巡查,严厉打击造谣抹黑、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在执法过程中,他们坚持“无事不扰”、包容审慎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今年以来,他们已协助42家企业完成新建系统等级保护备案,对29家企业进行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导56家企业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安全保障。
织密企业安全网
“厂里的小摩擦,调解室很快就帮我们化解了。”淮北市烈山区某企业员工对“芬姐联盟服务小队”的上门服务赞不绝口。在烈山分局的推动下,这支植根于企业、社区的调解力量,以身边人解身边事的方式,成功将许多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维护企业稳定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相山分局成立的“雷云说事拉理调解工作室”,汇聚了社区民警、退休政法干部、退役军人等多元力量,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背景,成为化解涉企矛盾的知名品牌。这些调解组织形成了“小事不出厂区、大事协同化解”的工作格局,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同时,淮北市公安局创新推行警情“日分析、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对涉企警情进行定期梳理和等级划分,精准识别风险隐患。对频繁报警的企业开展针对性走访,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供科学指导。今年以来,他们已通过该模式妥善处置相关纠纷188起,涉企警情同比下降显著,实现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08号 